中研院研究員吳介民這次選舉贏了臺灣人也別想可以開始輕鬆過日

發佈時間 2019/12/31 09:37:01
最後更新 2020/1/6 11:36:54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指出,中華帝國重建的過程一定會產生併吞臺灣的問題,這次選舉就算臺灣人贏了,也別想就可以開始輕鬆過日。攝影:Îng-Bí ê sun。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指出,中華帝國重建的過程一定會產生併吞臺灣的問題,這次選舉就算臺灣人贏了,也別想就可以開始輕鬆過日。攝影:Îng-Bí ê sun。

臺灣史上第一次選舉在日本時代昭和10年(1935年)舉行,明年將邁入85週年,2020新年一開始也將舉行決定臺灣未來的總統與立委大選。國史館21、22日舉行「臺灣歷史上的的選舉」學術討論會。專研中國因素的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指出,2012年的選舉是中國因素介入臺灣選舉最成功的一次,臺灣人也從那時候開始抵抗,雖然陸續成功了幾次,但中華帝國正在重建,如同歐洲史上奧匈帝國建立與崩解時都出現國家併吞周圍領土的問題,中華帝國重建的過程也產生併吞臺灣的企圖心。這次選舉就算臺灣人贏了,打敗了中國代理人,也別想就可以開始過著輕鬆的清新小日子

國史館這次連續兩天的研討會一共有17位學者發表論文,由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陳君愷打頭陣,說明在二二八事件受難的王添灯第一本討論地方自治的專書《台灣市街庄政之實際》如何闡述地方自治與選舉,最後一篇則由前彰化縣文化局長、台大歷史學博士周馥儀說明當年地下電台如何在選舉時動員聽眾支持候選人。論文討論的時間橫跨日本時代、威權時期到民主化前期。

在議程最後的綜合座談,吳介民指出,臺灣的選舉跟整個地緣政治息息相關,中國這樣的威權國家,自己沒有選舉,卻在臺灣「玩選舉」,民主作為人類的普世價值,我們一定不能接受中國這種做法。即使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其它的國家,我們也要去抗議,我們要到處去抗議中國介入別國的選舉,才有正當性要求世界關注中國對臺灣選舉的介入。

他也表示,臺灣過去民主化主要針對處理「外來政權問題」,或說是內部殖民政權的中華民國問題,但在臺灣民主化和中國崛起後,變成要處理外部威脅的問題。我們這一代正在經歷一個歷史過程,民主的威脅從內部到外部的過程。

吳介民也說明,中國為什麼對臺灣總統直選那麼反感?因為我們直選總統,就表示我們在行使主權。一個國家如果兩次政黨輪替都很順利,沒有人翻桌,我們就會說這個國家的民主很鞏固了。但就臺灣的狀況來說,因為中國因素,我們的民主卻可能會被翻盤。

他表示,回顧臺灣歷次選舉,2004年那次選情非常激烈,也有非常激烈的選後,甚至出現連續四年的治理危機。但那次選舉中國國民黨的候選人連戰跟宋楚瑜也都還沒有將九二共識做為選舉主軸。但在2012年的選舉,九二共識卻變成焦點,每天都有財團輪流在媒體支持九二共識。

吳介民指出,2012年的選舉是中國干預最嚴重、最成功的一次,從統計數據來看也證明如此,很多所謂的經濟選民因為財團這樣輪流挺九二共識,轉而支持馬英九連任。

他表示,臺灣人也從那時候開始抵抗中國因素,從反旺中事件開始,一路到之後的三一八運動,也是這樣才有後面的民進黨大勝。民進黨執政後也開始處理中國國民黨最痛的幾個地方,像是黨產及轉型正義。吳介民特別說明,我們對於轉型正義還是要抱著謹慎支持的心,很多人開始抱著很犬儒的心態,對轉型正義冷嘲熱諷,他個人很不能同意。

吳介民也指出,中國透過像是關西機場事件一樣的方式攻擊臺灣。一個無中生有的事件,被臺灣主流媒體大肆報導,最後逼死臺灣的外交官。對民進黨政府造成很大正當性的傷害,假新聞跟資訊戰去年底選後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他也說明,這次選舉出現的「亡國感」其實是年輕人提出來的,不是中老年人提出來的,但現在有兩種亡國感在競爭,除了年輕人那種亡國感,還有五、六十歲鋼鐵韓粉那一種亡國感。他認為這次選舉青年世代的投票率會比之前都高,且他們的亡國感已經內建對中國因素的警覺。

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則表示,她認為「天然獨」其實是個錯誤的說法,應該說是「天然臺」。新世代天生就認同臺灣,但他們大多沒有追求臺灣獨立的想法,但就算不追求臺灣獨立,也要去想臺灣為什麼維持現狀就可以?我們事實上就是需要一部新的憲法。

她也指出,根據臺灣民主基金會做的調查,45到65歲的臺灣人最支持威權體制,反而年紀更大的卻不是最保守的,背後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為當時黨國教育沒那麼強。受到黨國教育影響最深就是45到75歲這群人,也就是出生在1945年到1975年之間這個年齡層的人。周婉窈也強調,會來聽這場演講的人是異類同溫層,我們要去思考怎麼打破黨國體制造成的這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