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圍牆百人撐香港 台駐德代表謝志偉圖博維吾爾應團結抵抗中國暴政

發佈時間 2019/11/16 12:04:29
最後更新 2019/11/16 13:55:04

11 月 9 日,在德國柏林圍牆遺跡前,近百民眾選在圍牆倒下 30 年紀念日的這一天,大聲控訴中國暴政,表達團結、追求民主自由的堅定決心。運用社交媒體,民眾發起「走向自由:反抗中國暴政」集會,拿著標語、旗幟聚集在柏林圍牆紀念公園,港、台、圖博、維吾爾人輪流上台,在「反抗暴政、與港並肩」的黑白標語前短講,呼籲支持各地抵抗中國暴政的民主自由運動。有參與者預期中國人鬧場,但活動過程和平,吸引當地人及旅客駐足。

台灣駐德代表謝志偉在現場,以流暢的德語對民眾演說,現場參與者手持維尼熊布娃娃,舉「解散港人殺手」標語。圖片授權條款:CC BY 4.0 游知澔

台灣駐德代表謝志偉在現場,以流暢的德語對民眾演說,現場參與者手持維尼熊布娃娃,舉「解散港人殺手」標語。圖片授權條款:CC BY 4.0 游知澔

台灣駐德代表謝志偉在現場,以流暢的德語對民眾演說,稍晚接受《沃草》記者訪問時,他說這裡有德國的年輕人、老一輩的德國人權運動、NGO 工作者,共同見證 41 年的共產政權,終究垮台,無法抵擋人民追求自由的潮流。謝代表說,只要對自由不放棄,就有機會擁有自由。提到中國流亡作家廖亦武新作文章《我是香港人》,謝代表說:「我今天也是個香港人」,因為感同身受。因為台灣、香港,就像當年的西柏林,都是追求自由的孤島。歷經 38 年戒嚴,面對中國飛彈威脅、國際打壓,台灣人知道什麼是自由,什麼是不自由。

謝代表說,香港、台灣、圖博、維吾爾「是命運共同體」,都是受中國共產黨壓迫的受害者。過去,我們個別被中國共產黨恐嚇,不敢站在一起。現在,我們就是應該站在一起,還要常常站在一起,我們站在一起,中國共產黨就會害怕。謝代表說,被蔡英文總統指定派駐柏林,就是代表台灣民選總統、台灣自由民主的聲音,今天站在這裡,「我責無旁貸」。活動自下午 3 時半開始,至 6 時左右結束,謝代表亦全程參與活動。

集會現場有李明哲案、香港抗爭現況看板,供民眾閱讀。圖片授權條款:CC BY 4.0 游知澔

集會現場有李明哲案、香港抗爭現況看板,供民眾閱讀。圖片授權條款:CC BY 4.0 游知澔

集會現場,聚集者以年輕人為多,一些民眾有佩戴口罩。參與者各自舉「反暴政撐香港」、「解散港警」、「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釋放李明哲」等標語,黑紫荊旗、中華民國國旗、圖博雪山獅子旗等旗幟。集會一旁亦有解說李明哲案、香港運動近況的看板,供民眾閱讀,亦有志工分派傳單、向有興趣的路人解說運動訴求。現場氣溫攝氏 5 度左右,時有飄雨。

不願具名、在現場協助發放「釋放李明哲」傳單的香港人 Y 表示,在德港人自 2014 年傘運開始組織,支援香港民主運動。「我們其實就像香港本地運動一樣『無大台』,大家共用一個 Telegram 群組,輪流辦活動,共同決策。」今(2019)年年中,因為香港運動再起,情勢急遽惡化,在德台人、圖博人開始與港人串連,協同組織。

在德圖博人協會的 Dundup Donka 上台發言。圖片授權條款:CC BY 4.0 游知澔

在德圖博人協會的 Dundup Donka 上台發言。圖片授權條款:CC BY 4.0 游知澔

在德圖博人協會(Verein der Tibeter in Deutschland)的 Dundup Donka 上台發言表示,中國在圖博的暴行是外人無法想像的。圖博人已經反抗了六十年,已有 158 位同胞用自焚表達最沈痛的抗議。他並帶領群眾喊英文口號,表達對香港、圖博、維吾爾、台灣人自由的支持,群眾中亦有身披、手舉圖博雪山獅子旗的老人、小孩。隨後,世界維吾爾大會(World Uyghur Congress)代表上台,表達訴求。

現場民眾(中)披掛圖博雪山獅子旗,謝志偉(右一)面色凝重。圖片授權條款:CC BY 4.0 游知澔

現場民眾(中)披掛圖博雪山獅子旗,謝志偉(右一)面色凝重。圖片授權條款:CC BY 4.0 游知澔

隨天色漸暗,民眾點起「反暴政」的蠟燭,並為香港運動及各地反抗中國暴政的犧牲者默哀。其後,有民眾以廣東話喊口號:「光復香港、世代革命」、「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當喊到「香港人」時,民眾或接「加油」、「反抗」或「復仇」,對香港運動自六月至今五個月中的警察暴力事件,包括日前傷重不治的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周梓樂,要求真相、咎責。

一群台灣留學生,在路邊默默舉著李明哲的畫像與「釋放李明哲」的標語,其中一位是目前在柏林就學的鄭安齊。他提到當天(11/9)稍早德國總理梅克爾才在集會地點旁的「和解禮拜堂」(Chapel of Reconciliation)發表演說。他認為,在柏林圍牆倒塌 30 年的今天,如果歐洲人覺得已經得到自由,看不見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壓迫,「那不是很諷刺嗎?」台灣協會柏林分會的李蕙芬也在現場,他認同目前蔡英文政府「Taiwan Can Help」的「實質協助」外交路線,並認為台灣能以自由、民主等普世價值,與世界連結。

現場民眾點起「反暴政」蠟燭。圖片授權條款:CC BY 4.0 游知澔

現場民眾點起「反暴政」蠟燭。圖片授權條款:CC BY 4.0 游知澔

1961 至 1989,柏林圍牆將二戰後的柏林一分為二,西柏林被東德包圍,由盟軍控制,東柏林及東德則由蘇聯控制,至今,柏林市景仍處處可見東西分隔的痕跡。1989 年,東德 40 年「國慶」,同時大批民眾出走,抗爭四起,在 11 月 4 日的亞歷山大廣場 50 萬人集會達到高峰。11 月 9 日,在大批東德民眾的聚集要求下,柏林圍牆各檢查哨正式開放自由通行,成為東西德統一的前奏。2019 年 11 月 9 日是柏林圍牆倒下 30 週年紀念日,柏林政府舉辦一週的藝術文化展演活動,以城市廣場、街道、歷史建築物為舞台,重述人民互相幫助、爭取自由,讓圍牆倒下的真實故事。

註解

  1. 圍牆倒下,德語為 Mauerfall,30 年紀念日自 1989/11/9 起算。1989/11/9 是包圍西柏林圍牆各處檢查哨正式開放民眾自由通行的第一天,圍牆於隔年(1990)年開始正式拆除。
  1. 柏林圍牆紀念公園(Gedenkstätte Berliner Mauer),位於柏林中央區(Mitte),公園內包括原圍牆的遺跡,已被拆除的部分則以開放間隔的垂直鋼條象徵。園內亦有「和解禮拜堂」(Chapel of Reconcil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