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共迫害香港民團 臺灣香港邊城青年立案在臺港人絕不輕言退縮

發佈時間 2021/9/13 10:38:38
最後更新 2021/9/13 10:46:52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港共政府近日來迫害手段變本加厲,許多歷史悠久的香港民間團體紛紛被迫解散。2019 年由在臺港人與曾到香港留學的臺灣人在臺灣成立的民團「香港邊城青年」(簡稱「邊青」),今(13)日正式立案,宣示當港共迫害、禁絕所有香港民間團體之際,在臺港人絕不輕言退縮。香港大學經濟系畢業的邊青理事長、民團「經濟民主連合」研究員江旻諺指出,香港民主短期內看不到好轉的趨勢,呼籲臺灣人應丟掉對中國的幻想,中國不會自動民主化。

江旻諺也同時呼籲,法規有必要規劃協助來臺港人融入臺灣,成為一起抗中的新住民。邊青理事、臺大香港研究社創辦人陳薇安也說,或許「反送中運動」已逐漸成為被遺忘的歷史事件,但臺灣這塊民主自由的土地,有義務繼續傳承反送中的記憶與能量。

民團「香港邊城青年」宣布正式在臺立案(攝影/廖昱涵)

民團「香港邊城青年」宣布正式在臺立案(攝影/廖昱涵)

民團「香港邊城青年」,是於 2019 年由在臺港人所發起的團體,前身為「在台港生及畢業生逃犯條例關注組」。目前選出曾留學於香港大學的經濟民主連合研究員江旻諺為理事長,許多臺灣 NGO 成員也都為理監事。在內部,也有由港人選出的執委會進行日常決策,其中 6 名執委都是在臺生活已久的港人,但由於安全考量,名單暫不公布。

江旻諺指出,近來港共政府打壓異議不遺餘力。自港版《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民間人權陣線(民陣)等多個香港民間組織被迫停止營運或解散。近期,成立於 1989 年的泛民派組織「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執委們全部被起訴,恐面臨 10 年以上徒刑,也傳出將在九月解散。

接下來,可能連記者協會、大律師公會、香港職工會聯盟等,這些香港有悠久自治歷史傳統的專業團體,都將陸續被迫解散,形同支解香港的公民社會。江旻諺說,相較之下,邊青能以正式立案的港人組織的身份,繼續在臺灣為自由民主奮鬥,是相當重要的事情。

江旻諺表示,從 2019 年開始,臺灣政府的確對港人釋出很多善意及實質協助,但目前看來都還是短期措施。臺灣必須要思考如何透過長期的法規部屬,改革目前的法規制度,讓香港人來臺灣成為安身立命的家。他舉例,目前沒有明確的法源基礎,僅用《港澳條例》 18 條及其下短短幾行字的施行細則,僅是行政上的彈性以及短期內的協助措施。

香港邊青理事長、經濟民主連合研究員江旻諺(攝影/廖昱涵)

香港邊青理事長、經濟民主連合研究員江旻諺(攝影/廖昱涵)

「當年1997 年的《港澳條例》環境,已被完全摧毀!」江旻諺指出,未來臺灣政府應該要思考的是,如何更長期讓這些來臺港人能成功在臺居留。像是目前港人在臺就業其實無法得到定居資格,即便他一輩子在臺灣工作到退休,都沒辦法取得身分證。他認為,應讓在臺港人有安身立命的機會,成為可以和我們一起對抗中國的新住民。

港人執委代表 Sky 也表示,臺灣政府從 2019 年起就有許多針對抗爭者的人道救援。但其實有些抗爭者或一般市民,以一般的方式來臺,並沒有被包括在現在的庇護方案中。畢竟因為有安全疑慮,不是所有港人都會選擇走政治庇護的途徑。有鑒於未來在臺港人可能會成為一個大團體,希望臺灣政府能更細緻處理。

邊青理事、臺大香港研究社創辦人陳薇安指出,對於許多臺灣人而言,「反送中運動」已慢慢成了一個歷史事件、被遺忘。但對香港人而言,反送中不會過去,運動的集體記憶已經形成,而且有強烈的動能,希望可以在海外延續。而在自由民主的土地傳承與記憶反送中的能量,是我們臺灣身為一個多元民主社會應該要做的。

臺大香港研究社創辦人陳薇安(攝影/廖昱涵)

臺大香港研究社創辦人陳薇安(攝影/廖昱涵)

邊青執委 Oscar 指出,組織未來方向將著重於與更多在臺港人或臺灣團體,以及政府機關的聯繫與溝通。近半年內會先走入校園進行培力,建立臺灣年輕人對香港的認識,同時亦會在議題上保持臺灣大眾對香港議題的持續關注。關注重點將會在香港人權及民主條款、假港資議題以及反中資滲透,未來亦會考慮到在臺港人相關權益。

Oscar 提到,推動政策是長遠的工作,對在臺港人的支援及協助卻是燃眉之急。香港情勢日漸嚴竣,駐臺港辦的退出,臺灣政府的政策不一定來得及應付變化。因此期待未來能夠能成為在臺港人的求助對象,以個案服務方式協助在臺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