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CanHelp 掀起中華航空改名聲浪 來看二十年臺灣走過的正名

發佈時間 2020/4/15 13:00:57
最後更新 2020/4/15 13:00:59
<strong>臺灣向受到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嚴重影響的國家輸出救援物資,受到國際高度肯定,但因載送物資的華航機身有 China 字樣,可能讓外國人混淆、誤以為援助來自中國,引發臺灣社會正名聲浪。圖片來源:外交部官方 twitter 帳號</strong>

臺灣向受到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嚴重影響的國家輸出救援物資,受到國際高度肯定,但因載送物資的華航機身有 China 字樣,可能讓外國人混淆、誤以為援助來自中國,引發臺灣社會正名聲浪。圖片來源:外交部官方 twitter 帳號

中國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臺灣防疫有成受到國際關注,近日更積極向許多疫情嚴重的國家輸出援助,讓世界看見 Taiwan Can Help。但因負責載送援外抗疫物資的中華航空機身有 China Airlines 字樣,易造成國際混淆以為援助來自中國,社會要求更改「中華航空」名稱、正名凸顯是臺灣航班的呼聲高漲。而因疫情嚴重影響國際,許多國家出現「反中」浪潮,現在也有立委提案變更護照的英文國名為 Taiwan,避免民眾因護照上 Republic of China 國名被當成來自中國。這波正名聲浪,凸顯追求臺灣主體性逐漸成為主流民意浪頭。但正名對臺灣而言,常面臨來自內外的各種阻力,《沃草》特別整理、呈現,臺灣近 20 年走過的「正名」路。

國內正名:陳水扁曾正名「臺灣」郵政、馬英九上台「中華」回魂

臺灣過去在中國國民黨威權統治下,「中國」色彩在社會中可說無所不在,除了各縣市裡充斥著用中國地名命名的道路,國營事業名稱更是清一色充滿濃厚的「大中華」色彩。直到 2000 年和 2004 年、當時為民進黨籍的總統陳水扁兩度勝選執政期間,陸續做出多項正名措施,情況才有所改變。但國民黨籍總統馬英九繼任上台後,高舉中華文化大旗,扁政府時代的正名運動不是停擺、就是「倒退嚕」。扁、馬時期的拉鋸,凸顯臺灣正名的艱難處境。

陳水扁執政時期著名的「正名」事蹟,包括在 2006 年 9 月,把當時已經命名了 27 年的「中正國際機場」改為臺灣桃園國際機場,還有在接下來的 2007 年、他任期內最後一個完整的一年時間內,針對龐大的國營事業體系著手展開大幅度的正名運動。根據《BBC》報導,陳水扁在 2007 年 2 月曾透過他的《阿扁總統電子報》公開宣示,「多數人需要的其實是一個名實相符的名稱,能讓他們大方表現自己、不與人混淆,所以不論是中油、中船,或者其他相關國營事業、外館稱呼與法令、法規的名稱,未來都會逐一更名,彰顯臺灣的主體性」。

自陳水扁執政後,就開始不斷研議正名以中華、中國開頭的國營企業。而在陳水扁 2007 年 2 月透過電子報宣示展開正名前後,中油公司(原名「中國石油」)董事會在當年 2 月 1 日就已通過將公司改名為現在的「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中國造船」的中船公司在中油改名時隔八天後,董事會也通過改名為「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儘管事前曾遭質疑,國營事業改名涉及修改商標合約、會耗費龐大成本,但台灣中油、台灣國際造船改名至今仍正常營運,顯見未受重大影響。

<strong>當中國武漢肺炎疫情開始蔓延,期間傳出有臺灣人到越南旅遊,因護照上有 CHINA 字樣被當成中國人,抵達旅遊地點後遭到驅逐,公民團體在 2 月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更改護照國名為 TAIWAN。</strong>

當中國武漢肺炎疫情開始蔓延,期間傳出有臺灣人到越南旅遊,因護照上有 CHINA 字樣被當成中國人,抵達旅遊地點後遭到驅逐,公民團體在 2 月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更改護照國名為 TAIWAN。

同一時期,扁政府成功正名的國營企業,還包括「臺灣郵政」。當時總統陳水扁透過媒體釋出正名風向後,中華郵政公司於 2 月 9 日召開董事會,改名為「臺灣郵政股份有限公司」,並於 13 日邀陳水扁、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參加揭牌儀式。但正名除引來國民黨大加撻伐,中華郵政工會更集結上千名成員到揭牌儀式現場抗議。時任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也揚言,如果 2008 年取得執政權,「一定會改回來」。

有鑑於當時民進黨執政處於朝小野大、國民黨佔立院多數席次,加上「中國因素」還沒強烈到激起臺灣社會凝聚出「抗中」共識,扁政府推動正名不斷引發輿論質疑、抨擊。經過中油、中船、中華郵政等公司陸續改名後,據 2007 年 2 月《蘋果日報》報導,當時行政院評估中華航空因國際合約及中國可能藉機打壓造成斷航,中華電信也牽涉國際合約問題,經考量後「暫無更名打算」。這也讓扁政府推行到一半的國營企業正名計畫中斷,中華電信、中華航空並未經歷改名,陳水扁提出的「臺灣航空」或「福爾摩沙航空」也未能登上正名舞台。

馬英九於 2008 年勝選就任總統後,迅速兌現他選前的支票。臺灣郵政公司在當年 8 月初,召開董事會通過「恢復法定名稱」並在幾天後就將名稱改回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僅一年半的臺灣郵政就此消失。

國際參與:奧運場曾有「Taiwan」隊、以「臺澎金馬」參加 WTO

陳水扁執政時期,除了推行正名國營事業的政策,在臺灣面向國際方面,意義最重大的可說是 2003 年 9 月開始在「中華民國」護照上加註 TAIWAN 字樣的措施。2002 年 1 月,陳水扁在旅美臺灣人社團「臺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二十週年大會宣布,已經正式批示外交部「護照加註 TAIWAN 英文字」公文,以避免中華民國護照一直以來在國際上容易跟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產生混淆的問題。

護照將加註 TAIWAN 字樣的政策一公開,隨即引來當時在野的國民黨、新黨、親民黨輪番砲轟。國民黨抨擊陳水扁「導致朝野對立」、更批評加註臺灣英文字樣「造成兩岸關係緊張」;新黨則指責這項更動是「意識形態作祟」;時任親民黨團總召的周錫瑋更痛批,執政黨此舉是「自我矮化、有辱國格,絕對是國際笑話」。

幾經波折後,護照加註 TAIWAN 終於在 2003 年 9 月正式實施,也成為現在臺灣人手中護照的樣貌。根據外交部統計資料,截至 2020 年 3 月,我國護照於全球 112 個國家或地區免簽。雖然因護照上仍有 China 字樣,有時仍會傳出臺灣人持護照被當中國人的事件,但護照加註 TAIWAN 後並未因此讓臺灣人「走不出去」,能夠免簽的國家仍持續增加。

臺灣只能以「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名義參與奧運,更是讓臺灣人相當在意、但至今仍無法解決的國際正名問題。

<strong>臺灣民間在 2018 年發起「2020 年東京奧運正名臺灣公投」,圖為當時在台北街頭的連署攤位。(攝影/何宇軒)</strong>

臺灣民間在 2018 年發起「2020 年東京奧運正名臺灣公投」,圖為當時在台北街頭的連署攤位。(攝影/何宇軒)

中國內戰在 1949 年出現決定性的結果,蔣介石領導的中國國民黨軍隊全面敗走、撤退臺灣後,中華民國的名義在國際參與上、尤其是參加歷屆奧運會的過程中,逐漸受到質疑及排斥。從 1952 年開始,現在為大家所熟悉的「中華隊」用過各種名稱參賽,包括「福爾摩沙-中國」、「福爾摩沙」、「中華民國」。在 1964、1968 年兩屆奧運會,更曾接連以「臺灣」(Taiwan)為名參加奧運,一度讓「臺灣隊」躍上世界舞台。

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在 1971 年取代中華民國、獲得在聯合國「唯一合法代表中國」的地位後,中國展開至今都未曾停歇的打壓,試圖讓臺灣完全消失在國際視野中。

1978 年,中共在國際奧會年會上,發動 35 個國家,提出排除「中華民國」會籍的議案。當兩個「中國」爭議越演越烈,國際奧會在中共及國民黨政權兩方角力下,於 1979 年經表決作成決議,承認中共所代表的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中華民國則改以「中華臺北」名義繼續參賽。儘管這項決議曾引起國民黨政府不滿、並試圖反制,但最後還是跟國際奧會達成協議,在 1981 年於瑞士簽下「洛桑協議」,同意日後都以「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名義參賽,並在出賽時使用非國旗的「中華奧會旗」、以「國旗歌」取代國歌。

「中華臺北」後來成為解決臺灣參與國際組織爭議的常見範本,讓包括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及世界衛生大會(WHA)在迫於中國壓力、卻又有讓臺灣參與的必要下,選擇讓臺灣用「中華臺北」當作參與的名稱。雖然臺灣社會對「中華臺北」是矮化臺灣的共識和聲浪越來越高,2018 年更曾有「以臺灣名義申請參加 2020 東京奧運」正名公投,但期間在中華奧會以將影響選手參賽權為由宣傳阻撓下,雖然有高達 470 萬人投下贊成票,最後仍以一百萬票之差未能過關。

<strong>WTO 官方網站的會員地圖上,入會名稱為「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的臺灣,仍被以 Chinese Taipei 作為標示。圖片來源:截圖自 WTO 官方網站</strong>

WTO 官方網站的會員地圖上,入會名稱為「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的臺灣,仍被以 Chinese Taipei 作為標示。圖片來源:截圖自 WTO 官方網站

在臺灣參與國際組織的艱辛路途中,爭議相對較少的是自 2002 年 1 月起參與世界貿易組織(WTO)所使用的「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個別關稅領域」名稱及正式會員身份。對臺灣而言,這是目前在國際參與上主權意涵最強烈的名稱。儘管期間仍曾遭中共打壓,但入會名稱及正式會員身份未遭動搖。然而,進入 WTO 官方網站仍會發現在介紹中,「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後面有括號加註 Chinese Taipei 字眼,官方地圖上也是以此標註臺灣。顯見「中華臺北」這項「奧會模式」,對臺灣國際參與影響深遠。

國際「反中」聲浪高漲 正名「臺灣」能否成為共識、走向國際?

對於臺灣近日因抗疫物資援外展現「Taiwan Can Help」而引發的華航正名聲浪,行政院長蘇貞昌 4 月 14 日受訪表示,已請交通部告知華航,運送抗疫物資時只需展示國旗、「Taiwan Can Help」字樣,避免在物資上加掛華航寫有「China Airlines」字樣的標誌「湊熱鬧」、造成外國人認為援助是來自中國的混淆。他也強調,長遠的正名、讓屬於我國的航空公司標示是「臺灣」,是應該努力的事。

由於行政院長蘇貞昌、交通部長林佳龍接連釋出華航正名風向,引來國民黨立委指成本將超過 10 億元等理由反對。對於護照英文國名直接以「Taiwan」取代「Republic of China」,國民黨團總召林為洲則是在受訪時表示「沒必要」。國民黨對於正名展現如同過去抱持的反對立場。但近年「中國因素」滲透、影響許多民主國家,加上中共隱匿武漢肺炎疫情讓全球受害所帶來的國際政治變數,無論是國際局勢、臺灣社會民意都跟過去陳水扁執政時期大有不同,正名「臺灣-Taiwan」能否更加成為臺灣人的共識,並成為國際認識臺灣的象徵,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