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東南亞國家認為臺灣是另一個中國 國關學者張國城靠新南向政策

發佈時間 2021/10/15 07:37:16
最後更新 2021/11/15 03:17:39

【沃草】特約記者何宇軒報導

政府過去幾年推動新南向政策,卻被輿論不斷攻擊,但新南向真的沒有成效嗎?國際關係學者、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張國城表示,新南向政策「就是因為有用,所以被攻擊」,因為臺灣過去被東南亞國家認為是另一個「非共的中國」,並把他們對中國的印象,投射到臺灣身上;要改變這樣的觀念,就必須靠新南向政策。

國關學者張國城(資料照)

國關學者張國城(資料照)

春山出版社和內容平台 Matters 日前合辦《美國「重返」亞洲──解析美國歷任政府的東南亞策略以及中國的影響》線上座談會,邀請張國城從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教授沈大偉(David Shambaugh)的新書《中美爭霸:兩強相遇東南亞》出發,探討包括美國長期如何看待東南亞、美國與中國在東南亞各自的優劣勢,以及美中在東南亞競爭如何影響臺灣等議題。

臺灣不是「非共中國」

張國城表示,在冷戰時代,臺灣被東南亞各國認為是中國的另外一個部分,也就是有一個共產中國、跟一個「非共的中國」。所以他們對中國的各種疑慮,包括擔心會介入當地華人與其他種族糾紛的問題,其實也都會影響到臺灣。但是這些東南亞國家反共的一面,也會投射到「非共的中國」(臺灣)。

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印象和政策,會直接影響他們對臺灣的觀點。而臺灣的新南向政策,就是希望能切開這一塊,在各方面發掘跟他們的合作。然而不論藍綠都有人不認同新南向政策,但這事實上是對臺灣很重要的百年大計;目前東南亞各國的反應也算是正面。雖然輿論與媒體不斷在攻擊這政策,「但就是因為有用,所以被攻擊得非常厲害」。

張國城提醒,臺灣輿論常把世界各國是否「親中/反中」和「挺台/遠台」合在一起看,但這其實是不一定的。東南亞各國都不希望兩岸發生衝突,也不希望美、中為了臺灣發生大規模戰爭,因為以美國在這地區大規模戰爭的經驗,一定會需要軍事基地,而東南亞各國就會面臨是否要把國土借給美國,作為對抗中國的軍事基地的兩難,特別是在現在他們與中國貿易太過密切,所以絕對不願意這樣選邊站。

張國城強調,對臺灣來說,要密切經營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因為一旦臺灣安全受威脅,周邊國家的態度,也會影響美國的投入程度。對臺灣的國家安全而言,日本、菲律賓、韓國、越南,這 4 個國家的發言地位與政策非常重要,但是臺灣民眾長久以來,對其他國家的政策卻沒那麼關心。他舉例,除了駐日本的大使謝長廷以外,「一般民眾知道駐這些國家的大使是誰嗎?」(編註:臺灣駐菲律賓大使為徐佩勇、駐韓國大使為唐殿文,駐越南大使為石瑞琦)

美中的東南亞影響力競賽

而當美、中在東南亞競爭影響力時,雙方各有什麼優勢與劣勢?張國城認為,中國的優勢在於,他不會去管各國的內政、民主、自由、人權發展,所以各國政府與中國接觸時,在這領域會比較自在,不會擔心因為這些原因,被指責或制裁。

但部分國家與中國有領土主權糾紛,會對中國有所堤防。此外,有些國家內部種族關係緊張,例如印尼、馬來西亞,都有當地華人與其他在地多數族群衝突的問題,他們會擔心中國過度介入、加以煽風點火或推波助瀾,引起國內種族的問題。而跟美國交往,除了擔心美國會對他們國內人權狀況制裁之外,倒是沒有特別障礙。

至於美國的優勢,則在於強大的軟實力,包括世界影響力、經濟實力、國內市場,這讓任何國家都無法忽視。在世界上不管哪個地方發生事件,美國依然被認為是相對值得信賴的仲裁者,其他國家充其量就是對美國的作風或態度不滿,但不會認為美國是來奪取領土。雖然有些地方的人會覺得美國是把他人當作棋子,但東南亞國家不見得有這些觀念。

進一步來說,美國雖然作風態度不太討人喜歡,「但歷史上的行為不是個壞人」;雖然他的力量很大,但要在國際糾紛擔任仲裁者,至少很多第三世界國家是願意信任的,這也和臺灣人的國際認知大為不同。

美中爭霸與美蘇爭霸不同

張國城認為,而若要進一步探究目前的「美中爭霸」與當年「美蘇爭霸」的差別,美蘇爭霸是世界級的鬥爭,因為蘇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直接威脅西歐、中東、中亞。若美國在鬥爭中輸掉,就只能退守西半球,讓整個歐亞大陸都是蘇聯的囊中物。這是來自於二戰時美國對抗德國,付出重大犧牲的歷史經驗。

對東南亞地區,雖然蘇聯距離很遠,但因為蘇聯會擴張共產主義,只要出現一點共產主義的火苗,美國就會投入大量資源參加中南半島的戰爭。對美國來說,他投注於對付蘇聯的科技、人力、軍事是非常驚人的。

但是中國的地緣關係與蘇聯不太一樣,中國在歐亞大陸的角落,美國不認為中國會控制歐亞大陸,也不會威脅美國在亞洲以外的盟邦,這就決定了美國對中國的態度,與對蘇聯根本上不同。雖然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改變,但目前就是這樣。

而貿易關係也是不同之處。張國城說, 1960 年代起,蘇聯需要依賴美國的糧食貿易,但是今天美中貿易量太龐大,當時的蘇聯和今天的中國這一點上無法相提並論。龐大的貿易量,導致雙方經濟合作關係太密切,因此在美國國內,會有一批人幫中國講話,這也是當時蘇聯沒有的。美國國內還有龐大的華裔社會,對美國政策有一定的影響力,但俄裔在美國國內並沒有很大的影響力。

中國在很多地方的外交操作都比蘇聯靈活,也與很多國家保持密切的貿易關係。目前東南亞國家的最大對外貿易國幾乎都是中國,這讓他們難以站在美國這邊,重演內戰時的關係。張國城總結,美中爭霸在東南亞與過去的冷戰不同,過去美國和蘇聯在東南亞是軍力影響力的對決,但今天在東南亞已經不用對決影響力,因為影響力已經確定是中國勝出,這態勢與過去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