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如何在地方議會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用多數優勢暴力停權

發佈時間 2020/6/22 11:59:39
最後更新 2020/6/26 01:02:51
<strong>綠黨新竹縣議員余筱菁日前遭新竹縣議會表決通過「停權」,為臺灣議會史上第二位遭停權處分的議員。(攝影/廖昱涵)</strong>

綠黨新竹縣議員余筱菁日前遭新竹縣議會表決通過「停權」,為臺灣議會史上第二位遭停權處分的議員。(攝影/廖昱涵)

日前,新竹縣議會在 19 票對 5 票下,通過將綠黨新竹縣議員余筱菁「停權」的處分案。余筱菁今年 4 月曾在臉書發文對議會開會審議新建焚化爐的過程發出抨擊,被中國國民黨議員以「毀謗議會名譽」為由送紀律委員會。余筱菁並非第一位被多數暴力停權的議員,2015 年,民進黨花蓮縣議員劉曉玫因反對議會縮減開會天數,跟國民黨議員發生言語衝突,卻被對方以「人身攻擊」為由向議會提出劉曉玫停權 3 個月並表決通過,創下臺灣議會史上首例。國民黨議員在全臺 15 縣市議會中佔有席次上絕對或相對多數的「最大黨」優勢,加上議長也多是國民黨籍,因而能動輒用「送紀律委員會」施壓、懲處其他議員,不但造成議會淪為「一言堂」,對地方議會原本就遭到詬病的監督效能,更形同雪上加霜。

議員發文批評議會漠視民意、反對縮減開會天數,都遭「停權」

造成綠黨新竹縣議員余筱菁遭到議會停權的原因,需要回溯到今年 4 月新竹縣議會的一場會議。4 月 24 日,新竹縣議會程序委員會審議縣府環保局提出的新建焚化爐「 BOO 促參履約管理計畫案」,場外有關心焚化爐興建案的民眾聚集陳情。當時,參與會議的余筱菁表示為了防疫、會議室門窗應打開,也指出雖然場外有民眾聚集,但他們沒繫帶危險物品、合理陳情,議會應該尊重人民的權利。國民黨議員張益生則以內部會議為由,堅持拉上窗簾維持會議進行。

事後,余筱菁在臉書發文,貼出張益生拉上窗簾的照片,並加上「民眾有陳情的權利,我們有不面對他們的權利」這段文字,諷刺張益生漠視民意。她在文中也說明,目前新建焚化爐唯一的得標廠商,去年曾發生過氣爆意外,但案子在國民黨議員支持下又進入大會,並強烈質疑有圖利廠商的嫌疑。

余筱菁的貼文讓張益生十分不滿,除了自訴對她提告「加重毀謗」,也在議會提案將余筱菁以「毀謗議會名譽」為由送紀律委員會。余筱菁送紀律委員會一案,於 6 月 17 日議會共 24 人表決,贊成 19 人,包含余筱菁在內僅 5 人反對下,通過將余筱菁在第 10 次臨時會、共 5 天議程期間「停權」。而以目前新竹縣議會 35 席議員,國民黨佔過半數 19 席,具有表決優勢。

這項停權決議受到輿論關注,余筱菁也在臉書發文表達抗議,痛斥國民黨議會黨團在議會佔絕對多數下,用「停權」將她封口,更指出先前她就曾因公佈議員總質詢開會時間遭送紀律委員會。余筱菁貼文也提及,她是全臺灣第二個在議會遭到國民黨團以「停權」噤聲的議員。在她之前,民進黨花蓮縣議員劉曉玫是臺灣第一個被議會停權的案例,並且也是在國民黨團主導下,由紀律委員會作出處分。

<strong>圖為新竹縣議會紀律委員會決議對余筱菁做出「停權」處分的會議文件。圖片來源:「余筱菁 -客家好妹仔」臉書專頁</strong>

圖為新竹縣議會紀律委員會決議對余筱菁做出「停權」處分的會議文件。圖片來源:「余筱菁 -客家好妹仔」臉書專頁

劉曉玫成為臺灣議會史上第一個被停權的議員,源自於她質疑花蓮縣議會自我限縮民意機關的監督職責。2015 年 5 月,時任國民黨花蓮縣議員何禮臺提案將總質詢天數從 12 天縮減為 6 天。劉曉玫認為,花蓮縣議會一年只有兩次定期會,每個會期總質詢天數只有 12 天,如果再縮減天數,等於縣長原本一年就只要到議會備詢 24 天,會再減半變成一年 12 天,讓議會能監督縣政的效果更為有限。雖然劉曉玫和其他民進黨議員都反對這項提案,但因人數不足,無法阻擋國民黨表決通過。

在議會對提案進行攻防的過程中,劉曉玫指提案議員何禮臺是「改變花蓮縣議會歷史性一刻的關鍵人物」、「挺傅(時任縣長傅崐萁)派」,因而被何禮臺以「人身攻擊」為由向紀律委員會申請懲處劉曉玫。最後,紀律委員會在國民黨主導下,對劉曉玫做出停權 3 個月的決議。這項決議,創下臺灣地方議會史上首例,也引發民進黨立委群起聲援劉曉玫。

雖然在劉曉玫提出行政訴訟後,最高行政法院最後判決認定,劉曉玫可不受花蓮縣議會停權決議影響,依照議員職權正常出席花蓮縣議會會議,但花蓮縣議會的停權案例,為議會多數黨用紀律委員會箝制議員監督,開出先例。而當初提案縮減議會開會天數的國民黨議員何禮臺,則在議員任期結束後轉換跑道,現為花蓮縣新城鄉長。

國民黨稱霸議會,「紀律委員會」成反監督工具

許多縣市議會在國民黨議員佔多數或結合地方派系長期把持下,議員出席率飽受質疑、質詢問政品質讓民眾瞠目結舌、預算一塊錢不刪減「整包」通過,已變成最讓人詬病卻又無法根除的「議會文化」。雖然隨著公民意識抬頭、不具地方派系包袱的年輕世代議員進入議會,看來有改革的契機。但是在地方政治結構沒改變下,動輒嗆聲「送紀律委員會」,成為「資深」議員們箝制其他議員試圖改變議會文化、落實監督職責的打壓工具。

去年 12 月中旬,苗栗縣議會召開定期會審查預算期間,時代力量議員曾玟學在網路發文貼出一張照片,照片呈現的是厚厚一疊、沒有拆封的預算書,藉此凸顯苗栗縣議會 26 年來都是在未刪減預算額度下通過縣府預算的「常態」。曾玟學的貼文獲得網友廣大迴響,連帶使得縣議會飽受輿論抨擊。這個結果引發國民黨及其他議員強烈不滿,要求對曾玟學做出懲處。

曾任 6 屆議員的資深國民黨議員廖英利在議會中嗆聲,要曾玟學「敬老尊賢」不要再「目無尊長」亂發文影射。還有其他多位國民黨議員認為,曾玟學發文的行為是在「醜化苗栗」,更造成他們被網路霸凌。對此,無黨籍議員徐欽鴻以「傷害議會整體形象」為由,提案把曾玟學送紀律委員會懲處,最後在國民黨籍議長鍾東錦及部分議員緩頰下,才未成案。

<strong>時代力量苗栗縣議員曾玟學去年 12 月中旬在網路發文貼出這張照片,呈現厚厚一疊、沒有拆封的預算書,藉此凸顯苗栗縣議會 26 年來都是在未刪減預算額度下通過縣府預算。圖片來源:「曾玟學-苗栗縣議員」臉書專頁</strong>

時代力量苗栗縣議員曾玟學去年 12 月中旬在網路發文貼出這張照片,呈現厚厚一疊、沒有拆封的預算書,藉此凸顯苗栗縣議會 26 年來都是在未刪減預算額度下通過縣府預算。圖片來源:「曾玟學-苗栗縣議員」臉書專頁

時代力量雲林縣議員廖郁賢,競選時就將「議會透明」做為政見,進入雲林縣議會後,即常態性直播開會過程,並剪接成影片公開發布,其中包括去年6 月中旬一支影片,呈現部分議員發言內容並抨擊議會淪為替韓國瑜造勢的公關公司。廖郁賢直播、錄影剪輯會議實況的動作,引發許多議員不滿,要求議會進行規範。雲林縣議會法制室在去年 10 月中提案,「本會議員非經徵得其他發言議員同意,對外不得播放或剪接上傳其他議員在會議中發言之錄音、錄影,違者應負相關之法律責任,並提請本會紀律委員會懲處」。

廖郁賢並未因議會提出「禁播條款」而停止直播議事,讓這場因「議會透明」引發的戰火延燒。去年 12 月底,在雲林縣議會定期會尾聲,多位議員於會議中對廖郁賢展開猛烈砲轟,更不斷嗆聲,要把她送紀律委員會懲處。其中,被外界視為隸屬雲林張派(以國民黨籍縣長張麗善哥哥張榮味為首的地方派系)的議會政團「誠信聯盟」,旗下議員更是對廖郁賢強烈不滿。其中無黨籍議員林深說自己「深受其害」,痛批廖郁賢直播是「為了彰顯自己很行」;無黨籍的林岳璋更用「這個小孩子」稱廖郁賢,並說她是「議員監督議員,可恥可笑」。

議會亂象非一日之寒,強化監督機制才可能翻轉

苗栗縣議員曾玟學和雲林縣議員廖郁賢因凸顯議會問題,遭藍營議員以「送紀律委員會」打壓,透露了議會長久不注重問政品質、不在乎議事制度和程序,導致要求建立制度、「照規矩來」,並讓議會變得公開透明,反而成了其他議員眼中的「麻煩製造者」。這樣的現象凸顯更嚴重的問題,議會號稱是監督地方政府施政的機關,卻變得更像是配合縣市政府的橡皮圖章。

高雄市國民黨議會黨團在今年 4 月,為護航時任市長韓國瑜在 6 月罷免投票前免受其他政黨議員質詢,即使面對輿論強大的質疑,還是用人數優勢、以「防疫」當作理由,做出沒有設定期限的延會決議,可說是議會自毀監督權力的鮮明案例。

為了讓各縣市議會及鄉、鎮、市民代表會等地方民意機關,能朝向更公開透明、受公民監督的方向發展,內政部在 2018 年 11 月 30 日修正通過《地方立法機關組織準則》第 25 條,明確規定地方民意機關的公開會議,大會會議應開放旁聽、會議議程應事前在網站公開、應製作會議紀錄並在一定期限內公開,以及縣市議會大會會議應全程直播、錄影,委員會會議也應錄影,並把會議影像公開上網。這項修正,於 2020 年 1 月起上路實施。

雖然多數縣市議會現在已經把開會過程上網直播,但仍有許多部分有待加強。譬如苗栗縣議會定期會、臨時會的大會實況,現在已可在議會網站上查詢、觀看,但點開網站後明顯能發現,絕大多數標示為「委員會」的影片,時間長度只有數十秒到數分鐘,畫面不是呈現空蕩蕩的會議室、就是鏡頭定格在牆上的時鐘,讓人完全摸不著頭緒,這樣的會議直播有何意義。

<strong>苗栗縣議會網站目前已陸續放上會議實況錄影,但許多標示為「委員會」的影片,內容毫無議員問政身影,讓人摸不著頭緒。圖片來源:苗栗縣議會網站</strong>

苗栗縣議會網站目前已陸續放上會議實況錄影,但許多標示為「委員會」的影片,內容毫無議員問政身影,讓人摸不著頭緒。圖片來源:苗栗縣議會網站

根據「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去年 10 月發布的《2018 全台議會議事透明度調查結果》,全臺 22 縣市只有基隆市、嘉義市、台北市議會透明度達到及格,其他 19 縣市距離議會透明還有相當大的距離需要追趕,其中又以新竹縣、苗栗縣、雲林縣、屏東縣、金門縣透明度最差。報告也指出,許多議會的會議相關紀錄,都是在會期結束後三個月到半年不等,才會公開上網,對照於立院會議一個月就公開上網的效率,議會公布會議紀錄需要的時間,對公民監督議會的時效產生很大的阻礙。

雖然議事透明化,只是改變地方政治生態的第一步,但這讓長久以來許多議員不需要在乎問政品質、只需要「照顧」地方就能一再連任的循環,在公民能介入監督下出現改變的機會。以立法院為例,自 2016 年推動一連串開放資料、議事透明的改革之後,各政黨及立委都逐漸感受到公民監督對自身政治聲望能造成的實質影響,而更加在意質詢和提案的品質,國會應發揮的監督效能顯著提升。要讓地方議會朝向更加「民主」的方向前進,還有許多環節需要改革,但隨著資訊透明、讓議員問政受民眾檢視,要翻轉過去的地方政治文化,才不會是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