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合戰攻擊 就是要讓台灣人以為自己會輸

發佈時間 2019/7/5 14:37:11
最後更新 2019/7/5 14:39:09

明明國際上都知道中國攻打台灣要付出極大代價,為什麼台灣人卻對自己沒信心呢?中國透過「混合戰」操作輿論和群眾心理,就是要讓台灣人以為自己一定會輸,只有提出談判「簽署和平協議」才能獲救。而面對中國「混合戰」的砲火攻擊,最好的防禦就是讓台灣人認清我們已處在「戰爭狀態」。

臺灣軍隊進行戰鬥演習。(圖片來源:國防部軍事新聞通訊社)

臺灣軍隊進行戰鬥演習。(圖片來源:國防部軍事新聞通訊社)

中國出兵攻打台灣將付出極大代價

雖然中國解放軍近年來不斷擴充軍力,但國際媒體和智庫仍認為中國出兵攻打台灣將付出巨大代價。台灣有先天的地理防禦優勢,中國解放軍必須先調動大量船艦運送部隊,而能成功穿越台灣海峽、攻上灘頭的可能僅有少數,接著他們要面對人口密集的城市和茂密的森林,這代表著解放軍將遭遇防不勝防的游擊戰。如果侵略不成,軍隊死傷過多,中國會成為國際笑柄,習近平在國內也將面臨政治危機

中國兩棲部隊登陸作戰能力不足,也是解放軍難越雷池一步的緣故。CNN 在日前的評論指出,中國雖然擁有亞洲最強大的海軍,要佔領南海上的小島綽綽有餘,不過要攻打仍力有未逮。根據英國國防智庫皇家聯合研究所( 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研究員考沙爾(Sidharth Kaushal)的說法,台灣空軍大約擊沉 40% 的兩棲艦艇就能讓侵略無效化,「大概只要 10 至 15 艘船艦」,就算穿過台灣海峽,解放軍仍要煩惱「在哪登陸」?

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研究員、《中共攻台大解密》作者易思安也透露,台灣僅有少數幾個適合的登陸點,而這些位置不只是解放軍知道,台灣軍隊當然也知道,早就花了數十年在這些灘頭建設防衛設施,侵略台灣將成為「最困難和血腥的任務」。

臺灣軍隊進行戰鬥演習。(圖片來源:國防部軍事新聞通訊社)

臺灣軍隊進行戰鬥演習。(圖片來源:國防部軍事新聞通訊社)

台灣人的失敗主義才是最大罩門

台灣更該害怕的不是對岸「看得見」的武力威脅,而是透過各種錯誤、虛假、偏頗訊息構成的「心戰」。戰略分析師 Tanner Greer 在知名國際政經雜誌《外交政策》刊載的專文「對中國一戰,台灣能贏」(Taiwan Can Win a War With China)內指出,中國所擁有的武力不足以征服台灣,不過最關鍵的戰場在台灣人心中,失敗主義比中國任何武器都強大,是對台灣民主是最大的威脅。

Tanner Greer 分析,「防禦比進攻便宜多了」,製作擊沉船艦的飛彈成本也遠比建造一艘船艦的成本低,在這個有利防禦的時代,像台灣這樣的小國並不需要維持跟中國解放軍相當的預算也能抵禦入侵。不過他也直言,最該了解這件事的應該是台灣人,但他所訪問到的台灣軍人卻對台灣軍事實力感到悲觀。

為什麼國際軍事專家能看出台灣國防的戰力,台灣人反而對自己的軍事實力沒信心呢?這或許跟中國解放軍不斷在進行的「三戰」——心理戰、輿論戰、法律戰有關。

中國透過輿論戰獲取內部和國際的支持。圖片來源:無國界記者組織官網

中國透過輿論戰獲取內部和國際的支持。圖片來源:無國界記者組織官網

義大利智庫:中國正用混合戰侵略台灣

2019 年美國國防部的中國軍力報告中指出,中國解放軍自 2003 年起就開始加強「三戰」。「心理戰」透過宣傳、欺騙、威脅和強迫來影響對手的決策能力;「輿論戰」藉由散佈訊息去引導和影響輿論,並獲取內部和國際的支持;「法律戰」利用國際和國內法規以獲取國際支持,達到政治效果,影響目標受眾。

義大利歷史最悠久的國際事務智庫 ISPI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tudies) 在去年也刊載專文,舉例說明中國如何靈活運用「混合戰」,達到南海擴張和侵略台灣的目的。

文章作者 Sergio Miracola 指出,中國政府有同時「操作」軍事部門和民間部門的能力,可以透過「武裝民間船隻」和「軍艦」互相配合,增加在南海的掌控權。為了達成目標,中國自 2014 年依賴所謂的「海上民兵」,他們偽裝成漁民,攻擊或騷擾通過南海或在南海周邊作業的其他國家船隻。在此同時,中國也利用所謂的「切香腸戰術」,透過在南海建設人工島嶼,緩慢地擴張更多的土地,獲得爭議海域的所有權;或利用「高麗菜戰術」,運用民間和軍用的船隻在物理上包圍爭議島嶼,實質上阻礙其他國家船隻出入的可能性。

中國不斷在南海擴張據點。圖片來源:2019年美國國防部中國軍力報告

中國不斷在南海擴張據點。圖片來源:2019年美國國防部中國軍力報告

Miracola 認為,中國透過「準軍事行動」等非常規手段達到擴張領土目的,又避免了可能導致國際戰爭的軍事衝突,不斷製造對手的心理壓力。又透過媒體宣傳,散佈「中國式的歷史敘事」,增加中國在南海擴張領土的正當性。法律上,也為了和菲律賓的南海領土爭議,推動相關國際法規的變革。

這系列混合戰作戰架構,中國也運用在台灣。Miracola 指出,在心理戰層次,中國不斷威脅台灣,如果要宣布從中國獨立,就要展開軍事行動。同時,為了影響台灣輿論轉向支持回歸中國,北京也透過傳播假新聞,來破壞台灣執政者的施政。最後,在法律戰層次,中國不斷對台灣施壓,以確保「能認同台灣屬於中國的九二共識」持續存在。

台灣最大的危機就是「沒有危機感」

成功的混合戰,可以讓對手越來越難區分「和平時期」與「戰爭時期」,中國從對基層的統戰紅色媒體的宣傳資訊戰的入侵,到打壓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其實都是戰爭的一環,目的就是讓台灣人對自我防衛沒信心,並在錯誤的認知基礎下,做出「只有簽下和平協議才有救」的結論。台灣早已籠罩在中國混合戰的攻擊砲火下,但目前最大危機就是「沒有危機感」,能擋下侵略的最佳解,就是讓大家知道台灣已經進入戰爭狀態。

註解

  1. 英國國防智庫皇家聯合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成立於1831年的英國國防與安全智庫。研究所總裁是英國軍隊元帥肯特公爵愛德華親王殿下。
  1. 2049計畫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為主要研究亞洲事務的美國華府智庫機構。現任執行長為現美國國防部亞太助理部長、前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
  1. 國際政治研究機構(ISPI,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tudies),創設於1934年,為義大利最早的國際事務智庫。
  1. 「切香腸戰術」(Salami tactics)。透過不斷分化、征服來達到政治和軍事目的。可透過逐漸佔領少數領地的方法,慢慢達到統治一大片領域。
  1. 「高麗菜戰術」(Cabbage Tactic),特指中國在南海使用的戰術。利用民間漁船、武裝漁船和軍艦,將爭議島嶼團團包圍,不讓其他國家船隻進出,藉此達到實質佔領該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