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國造美國 2001 年同意售我潛艦案遭藍營擋 69 次致台灣艦隊成軍晚 12 年

發佈時間 2020/12/23 10:19:01
最後更新 2020/12/23 10:19:02

台灣潛艦國造於今年 11 月正式開工造艦,備受國內外矚目。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文報導指出,未來若台灣計畫建造的 8 艘潛艦全部交艦成軍,可在往後數十年對中國入侵威脅造成強大阻力。其實,台灣原本可以更早擁有潛艦艦隊,卻屢遭中國國民黨阻擋。2001 年,台灣剛完成第一次政黨輪替、民進黨陳水扁擔任總統時,美國小布希政府原已同意軍售 8 艘柴電潛艦,但當時「朝小野大」,民進黨執政、國會卻是藍營過半,藍營立委自 2004 年至 2006 年間將潛艦軍購預算案退回程序委員會、多達 69 次,造成日後國民黨馬英九政府再向美方提出購買需求,都不再得到正面回應,形同斬斷台灣潛艦及早建軍的契機。

按當時規劃,若台灣在扁政府時期 2004 年能通過預算,2013 年即可獲得第一艘美國軍售潛艦,對比目前潛艦國造預計 2025 年完成首艘原型艦,台灣潛艦艦隊成軍至少延宕 12 年。

<strong>台灣為籌獲潛艦,長期遭遇困境。圖為美國於 1944 年服役、後於 1973 年移交我國海軍服役至今的茄比級潛艦「海獅號」,目前主要作為潛艦人員訓練和艦隊反潛作戰訓練之用。(圖片來源/海軍全球資訊網)</strong>

台灣為籌獲潛艦,長期遭遇困境。圖為美國於 1944 年服役、後於 1973 年移交我國海軍服役至今的茄比級潛艦「海獅號」,目前主要作為潛艦人員訓練和艦隊反潛作戰訓練之用。(圖片來源/海軍全球資訊網)

台灣因特殊的國家地位與處境,長期難以跟國際上其他國家發展正式外交關係,連帶造成依國防需要對外尋求軍購時,因中國施壓或他國外交政策考量,常以遭到拒絕的結果收場。其中,歷來政府欲對外採購潛艦屢次碰壁,就是最為鮮明的實例。

1969 年,時任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就曾向美國表明希望獲得數量大約 10 艘的潛艦,但遭美方以潛艦具攻擊性而拒絕。到了 1971 年,美方在得知中國國民黨政府曾向義大利購買 2 艘微型潛艇的情況下,政策出現轉變,才同意以「有償軍援」方式提供 2 艘二戰期間服役、被我國海軍歸為「茄比級」的潛艦。這 2 艘潛艦分別命名為「海獅號」及「海豹號」,至今仍在服役,但因裝備老舊、難以負擔戰鬥任務,主要作為潛艦人員訓練和艦隊反潛作戰訓練之用。

時至 1981 年,國民黨政府向荷蘭採購「劍龍級潛艦」,但因該案遭中國強力施壓、採取外交手段向荷蘭報復,導致原定採購 6 艘最後只剩 2 艘。而這 2 艘購自荷蘭的劍龍級潛艦,就是我國海軍現役的「海龍號」及「海虎號」潛艦。

到了總統李登輝執政時期,繼國民黨政府於 1969 年向美國提出潛艦需求遭拒後,我方於 1994 年再度向美國政府提出購買柴電潛艦的需求,但依然遭美方以潛艦具攻擊性為由拒絕。

直到 2001 年,我國籌獲潛艦的艱辛路程才露出曙光。2001 年 4 月,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批准一份包含 P-3C 反潛機、紀德級驅逐艦(後為我國現役「基隆級」飛彈驅逐艦)、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等重要軍備,並包含 8 艘柴電潛艦的對台包裹軍售案。2002 年,國防部合併 P-3C 反潛機、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柴電潛艦三項軍備,向行政院提出軍購案;政院方面則於 2004 年 6 月通過「重大軍事採購條例草案」及三項軍購共 6,108 億元特別預算,送交立院審議。

<strong>圖為我國委託荷蘭建造、於 1987 年自荷蘭接艦返國至今現役的劍龍級潛艦,此艘編號 794 的潛艦為「海虎號」潛艦。我國總共有兩艘劍龍級潛艦,另一艘為「海龍號」。(圖片來源/海軍全球資訊網)</strong>

圖為我國委託荷蘭建造、於 1987 年自荷蘭接艦返國至今現役的劍龍級潛艦,此艘編號 794 的潛艦為「海虎號」潛艦。我國總共有兩艘劍龍級潛艦,另一艘為「海龍號」。(圖片來源/海軍全球資訊網)

雖然當時由民進黨總統陳水扁執政,但民進黨在立院席次不及中國國民黨加親民黨兩大「泛藍」政黨,處於「朝小野大」劣勢,儘管行政院曾於 2005 年將特別預算總額下修到 4,800 億元,預算案仍無法獲得通過。尤其,從政院 2004 年編列特別預算到 2006 年間,在中國國民黨及親民黨立委強力反對下,這筆包含對美軍購 8 艘潛艦的預算案,光是在攸關法案能否展開審查的立院程序委員會,就被藍營退回 69 次,連送入立院討論都跨不進去。

到 2007 年 6 月,三項軍購案由特別預算改列年度預算,並獲得立院三讀通過。但此時通過的軍購預算已從 4,800 億元大幅刪減到只剩 99 億元,其中,潛艦預算原編列 43 億元,更被砍到只剩 2 億元「先期評估費用」,對這項軍購而言並沒有太大實質意義。

由於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大力阻擋,儘管 2008 年馬英九當選總統、國民黨重新執政,並開始向美方要求軍售潛艦,但美方已不願再做正面回應,期間對台軍售案也均未納入潛艦,軍購潛艦一事如同石沉大海。2015 年馬英九在任時,曾向媒體抱怨美方自 2001 年同意軍售我國潛艦,到當時都已 14 年,卻一點消息都沒有。但回顧過去歷程,國民黨在民進黨扁政府時期竭力阻擋潛艦預算,對美方軍售潛艦的意願,顯見造成重大且長遠的影響。

若台灣在扁政府時期 2004 年能通過預算,按照當時規劃的潛艦建軍時程,預計 2013 或 2014 年間就能獲得第一艘潛艦,到 2019 年可獲得第八艘、並正式成軍。藍營立委於 2004 年至 2006 年間將潛艦預算退回程序委員會 69 次,形同斬斷臺灣潛艦艦隊及早建軍的契機,到 2016 年民進黨再次執政、並在獲得過半立委席次下大力推動「自製防禦型潛艦」(即潛艦國造),預計 2025 年自製完成首艘「原型艦」,台灣潛艦艦隊成軍至少被延宕 12 年。

<strong>圖為台船公司去年在「潛艦國造」工廠動土典禮中展示的我國海軍 IDS(Indigenous Defense Submarine)潛艦 1:100 比例模型。(圖片來源/WIKIMEDIA;作者/青年日報;授權/Public Domain)</strong>

圖為台船公司去年在「潛艦國造」工廠動土典禮中展示的我國海軍 IDS(Indigenous Defense Submarine)潛艦 1:100 比例模型。(圖片來源/WIKIMEDIA;作者/青年日報;授權/Public Domain)

「潛艦國造」2016 年正式啟動:不再紙上談兵、走向造艦進程

台灣籌獲潛艦路程歷經波折,到 2014 年 1 月,海軍司令部在邀請媒體參訪大直總部並公布「15 年兵力整建願景」時透露,多年來向美國爭取軍購柴電潛艦都沒有進展,「台灣無法長期等待」,已啟動「潛艦國造」程序。國防部後於編列 2016 年國防預算時,即編列 5 億多元的第一階段合約設計經費。

至 2016 年民進黨總統蔡英文執政,更大力推動潛艦國造。她於當年 5 月上任之初,先是拔擢海軍將領任軍務要職,任命海軍司令李喜明出任國防部軍政副部長、海軍副司令黃曙光則升任海軍司令(現為國防部參謀總長);8 月,原屬於任務型編組的台船「潛艦小組」納入正式編制,升級為「台灣潛艦發展中心」;11 月,海軍司令部進行潛艦國造第一階段設計的主合約開標、參與投標廠商資格審查作業;2017 年 1 月,台灣潛艦國造正式進入第一階段合約設計,造艦跨出第一步。

台灣潛艦國造設計階段進行兩年半後,造艦進程出現重大進展。2019 年 5 月,負責建造潛艦的台船公司舉辦造艦廠房動土典禮,開始興建潛艦國造廠房、廠區;今年 11 月 24 日,台船舉辦「潛艦國造建造案開工典禮」,總統蔡英文出席主持,宣示潛艦國造正式進入造艦階段。

儘管總統蔡英文執政下的政府,因民進黨立委在立院擁有席次過半的優勢,推動潛艦國造及相關重要裝備的採購工作不再陷入扁政府時期「朝小野大」、預算案遭國民黨阻擋卻無計可施的困境,而能逐步走到正式打造潛艦的階段。但 2016 年後展開的潛艦國造工作並非一路順遂,期間仍遭遇各種干預及阻礙。

<strong>總統蔡英文 11 月 24 日出席「潛艦國造」開工典禮,與台船公司董事長鄭文隆、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國防部長嚴德發、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參謀總長黃曙光上將及海軍司令劉志斌上將等人,一同按下造艦重要機具「高噸數彎板機」(後方投影幕顯示之機具)啟動鈕。(圖片來源/海軍 Facebook 專頁)</strong>

總統蔡英文 11 月 24 日出席「潛艦國造」開工典禮,與台船公司董事長鄭文隆、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國防部長嚴德發、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參謀總長黃曙光上將及海軍司令劉志斌上將等人,一同按下造艦重要機具「高噸數彎板機」(後方投影幕顯示之機具)啟動鈕。(圖片來源/海軍 Facebook 專頁)

台船公司董事長鄭文隆在造艦開工典禮致詞就指出,潛艦國造工作從 2016 年底至啟動造艦的四年以來,「突破了各種不宜對外說明的困難」,其中包括各項裝備商源取得的困難、設計技術的挑戰、武漢肺炎疫情帶來的變數,還有阻礙台灣造艦的境外勢力及「國內經常莫名其妙出現的噪音及批判」。另外,中國國民黨立委阻擋預算,也是一項變因。其中,國民黨立委馬文君於審查 2021 年國防部預算時提案凍結潛艦預算 30 億元為最多,該案仍有待協商處理。

而從立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召委、民進黨立委王定宇的角度來看,潛艦國造目前仍算是在穩定朝既定方向發展的軌道上。他接受《沃草》專訪指出,現在潛艦國造預算上問題不大,關鍵製造機具也已取得,重要裝備的輸出許可也沒有問題,「台灣已渡過潛艦國造最黑暗的深海區」。接下來開始造艦,挑戰的就是工法和技術,以及製造時同步修正,再到出船塢實體測試階段,接著就是台船預計在 2025 年將首艘「原型艦」交付海軍。

從台船計畫 2025 年交「原型艦」的時間點,往前回推大約需要一到兩年進行潛艦實測項目,包括水面下動態測試、作戰系統及各種操作系統測試、航行時分貝數等,王定宇預估,最快大約 2023 年台灣就能有第一艘國造潛艦出廠、開始進行上述各項實測。

屆時,台灣將在闊別近 40 年後,再次迎來新潛艦,並在國造的基礎下量產,逐年達到自製 8 艘潛艦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