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先進國家很可能開徵碳關稅 臺灣出口導向不能不減碳

發佈時間 2021/5/25 09:47:44
最後更新 2021/5/25 10:01:23

【沃草特約記者周永宸報導】減低碳排成為全球企業關注的議題,減碳不再只是環保問題,而是經濟問題,總統蔡英文也在今年提出「2050 淨零轉型」。環保運動出身的民進黨立委洪申翰指出,臺灣在能源轉型花費很多力氣,但政策表現「不是很理想」。他強調,對很多國家來說,減低自身的溫室氣體排放後,將有很大的誘因對外國開徵「碳關稅」,因為如果不開徵「碳關稅」,等於是將本國的產業趕往碳排管制低的國家,而臺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貿易國家,不可能不做能源轉型減碳,否則產業將受「碳關稅」影響競爭力。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表示,環保論述在各國決議減碳的趨勢下終於也進入臺灣的經濟運作,希望 「2050 淨零轉型」能寫入氣候法。攝影:周永宸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表示,環保論述在各國決議減碳的趨勢下終於也進入臺灣的經濟運作,希望 「2050 淨零轉型」能寫入氣候法。攝影:周永宸

洪申翰 5 月 8 日在青平台基金會舉辦的「因應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的社會願景」論壇上指出,去(2020)年是國際氣候上非常關鍵的一年,全球有 135 個國家強調氣候目標,並將溫室氣體排放淨零列為國家發展目標。他強調,過去從事環保運動時,往往在主流經濟論述之外遊走,現在終於有機會讓環保論述進入經濟運作,能夠把 2050 淨零轉型寫入氣候法,而 2050 年可視為環境願景的定錨點。洪申翰也指出,過去大家習慣產業不斷成長的模式,現在應該要去面對發展的「極限」在哪裡。

洪申翰也提到,現在有很多企業感受到減碳的壓力,企業競爭力面臨威脅,因此著急詢問政府在這方面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協助。洪申翰指出,總統蔡英文喊出的「2050 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他認為現在很有機會把 2050 淨零轉型寫入氣候法,而以 2050 做為時間尺度,從現在開始的 30 年有非常多、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做,2050 年是願景的定錨點。

洪申翰表示,過去大家認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對立的局面已經改變,以前要「強迫」企業進行減碳,現在很多企業主動將減碳列為經營目標,正是因為無法閃避全球趨勢的壓力,如果環境保護做不好,企業經營也很難做好。現在我們可以在既有的經濟發展與論述中,放入來自環境的價值,他認為是「非常大好的機會,有太多東西可以搞了」。

不過,洪申翰也提到,在環境議題越來越受重視的時候,環保運動者也很擔心會出現「漂綠」(Green Wash)的狀況。此外,他提醒,必須看到設定目標的侷限,現在能源轉型最積極的行動者是新能源的業者,而當政策目標放在碳排淨零,就要確保各領域都成為積極行動者,從社區、科技等層面的設計規劃,設法與新能源結合,形成一整套的行動計畫與策略。

洪申翰說,目前最大的關鍵,是「空間如何使用的問題」,過去不管是國土還是自然資源管理都不是很有秩序,而現在很多新能源要進來,可能會引起某部分人的恐慌,或是讓一些人有被剝奪的感受,因此要如何去進行協商治理的過程也極為重要,他說「這是一個多目標管理的工作」,期望各領域的人坐下來,有一個好的空間來談。

洪申翰指出,過去大家習慣產業不斷成長的模式,現在已經到了一個時間,要去面對「極限」在哪裡,思考國土使用的極限在什麼地方。過去談產業發展是「以需定供」,未來也許要走到「以供定需」,這些思維在過去沒有「淨零」的目標,不容易取得正當性,現在有機會去爭取更多社會正當性和更多籌碼,去撐起未來更深入討論的新局面。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希望能把臺灣仰賴進口燃料發電的經濟模式,轉變為以再生能源發電的國內產業。攝影:周永宸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希望能把臺灣仰賴進口燃料發電的經濟模式,轉變為以再生能源發電的國內產業。攝影:周永宸

同場與談的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則從過去的政策層面分析,表示「我們在做的能源轉型跟淨零轉型有非常大的相關性」,並指出再生能源發電持續成長,舉例太陽能發電從 2016 年到 2020 年成長了 7.2 倍;而風力發電也是現在政府努力推動的工作,離岸風電的發電量潛力最大,可望成為未來發展無碳再生能源的發電主力;天然氣也是可以與再生能源媲美的發電模式,碳排只有燃煤的一半,還可以用跟甲烷混燒的方式再行減碳,同時保持供電穩定。曾文生說,現在政府要開始建立機制,不希望在社會充滿懷疑的情況下去推動再生能源的發展。

曾文生提到,過去普遍將「電」當成生產要素,但他認為能源,尤其是電力,在未來一定要當成獨立產業,「它是產業中的產業」,他希望臺灣把過去仰賴發電燃料進口的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為再生能源發電的國內產業,「進口變成投資」,他也期望「不要只是國營事業跟政府經營」,而是各式各樣的業者都投入發展。

曾文生說,現在台電的調度原則,是將燃煤發電的順位擺在最後,供給端以再生能源最大化為目標。他也提到,澳洲跟日本已經在談無碳能源的進口運金,臺灣佔了地利之便,在談運輸規格時就參與其中,而接下來經濟部會去和以前大量用電的產業(例如煉鋼)做鏈結。過去臺灣很重視要國產化,現在在時間壓力下,會選擇技術成熟度相對高的項目去做切入,目前已有跨部門的共識要開始處理能源技術與運用需求的連結,並同時設想產業佈局。

曾文生補充,在討論能源轉型政策時,蔡英文特別提到,能源轉型的速度將會非常快,政府要考慮到受衝擊的人應該如何為其安排,這需要更多討論,如果社會各界能提早進入相同認知,執行會比較有效率,這將是臺灣未來非常熱鬧的工作。

洪申翰也說,現在政府推出的政策,不是為難企業或是給企業壓力,而是要成為產業面對風險的靠山,「氣候政策是為了給事業體面對風險的靠山」。

註解

  1. 漂綠(Greenwash)是由「綠色」(green,象徵環保)和「漂白」(whitewash)合成的一個新詞。 用來說明一家公司、政府或是組織以某些行為或行動宣示自身對環境保護的付出但實際上卻是反其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