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與中國達成投資協議 德媒質疑中國法律不可信

作者
發佈時間 2020/12/31 10:25:17
最後更新 2020/12/31 18:26:42

【沃草記者賴昀編譯報導】歐盟和中國於布魯塞爾當地時間 30 日,共同宣布達成投資協議,歐盟公告稱中國承諾給予歐洲公司更多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平衡歐中雙方不平衡的經濟關係,並預期歐盟在華經貿活動的安全性能夠得到改善。協議將使歐洲公司得以在中國營運電動汽車、電信雲端服務、航空、海上運輸等業務。不過德媒《法蘭克福匯報》提出質疑,認為中國的法律只是「中共用來實現自身利益的工具」,並不可信,而中國在協議裡同意「致力於」杜絕強制勞動,也被諷刺「新疆集中營裡的人們一定會對這則承諾很感興趣」。

歐盟和中國於布魯塞爾當地時間 30 日,共同宣布達成投資協議。(圖片來源:[Wikimedia](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RGold_20190323_EU-China.jpg);作者:<a href="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User:Markusszy">Markusszy</a>;授權條款:<strong>CC BY-SA 4.0</strong>)

歐盟和中國於布魯塞爾當地時間 30 日,共同宣布達成投資協議。(圖片來源:Wikimedia;作者:Markusszy;授權條款:CC BY-SA 4.0)

歐盟、中國達成談判近 7 年的投資協議

《路透社》報導,布魯塞爾當地時間 30 日,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召開遠端視訊會議,隨後共同宣布完成談判將近 7 年的投資協議。《路透社》預估,協議生效還要大約一年的時間。

《德國之聲》引述歐盟委員會的公告指出,梅克爾和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在視訊會議上受到讚揚,公告稱梅克爾「特別重視歐中關係、全力支持歐中談判」,並表示中國承諾給予歐洲公司更多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平衡歐中雙方不平衡的經濟關係,並表示歐盟在華經貿活動的安全性和可預測性能夠得到改善,協議內容還包括雙方執行各項義務的監督機制。

歐中投資協議接下來將進入簽署、審核、批准程序,未來歐盟和中國雙方還要完成有關投資保護問題的談判。

談判過程中,歐盟特別指出中國人權問題,並對香港局勢表達憂慮,中國則在協議裡對氣候變遷和勞工權利提出承諾,並首次表示會「致力於」在國內批准杜絕強制勞動的國際條約。

《路透社》指出,根據協議,歐洲公司得以在中國營運電動汽車、電信雲端服務、航空、海上運輸等業務。過去,歐洲資金必須以與中國企業合資的方式,經營金融服務、私人醫院、廣告業、房地產、環境處理等等業務,未來這樣的限制將不復存在。可能受益的歐洲公司包括戴姆勒汽車(Daimler)、BMW、標緻汽車(Peugeot)、安聯人壽(Allianz)和西門子(Siemens)等在中國有大量業務的企業。

中國也表示將立法禁止在條件不平等的情況下強制歐洲公司轉讓技術,並承諾透明化國有企業的補貼規則、禁止國企給予外國投資者不公平的對待。

不過,這份投資協議內容不涵蓋歐洲各國公共電信設施使否採用中國電信商(如華為)的問題。

歐盟委員會的公告稱德國總理梅克爾「特別重視歐中關係、全力支持歐中談判」。(圖片來源:[Wikimedia](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Angela_Merkel_-_World_Economic_Forum_Annual_Meeting_2011.jpg);作者:<a rel="nofollow" href="https://www.flickr.com/people/15237218@N00">World Economic Forum</a>;授權條款:<strong>CC BY-SA 2.0</strong>)

歐盟委員會的公告稱德國總理梅克爾「特別重視歐中關係、全力支持歐中談判」。(圖片來源:Wikimedia;作者:World Economic Forum;授權條款:CC BY-SA 2.0)

德媒提出質疑:當中國未履行承諾,歐盟又能做些什麼?

《德國之聲》引述《法蘭克福匯報》評論指出,歐盟希望透過協議,為在華歐洲企業爭取穩定的法律環境,但是歐洲人千萬不能天真地以為,中國的法律和歐洲是一樣的,前者只不過是中共當局用來實現自身利益的工具」。

文章以中國政府判處報導武漢肺炎的公民記者張展 4 年徒刑、以及違反中英聯合聲明為例,指出「中國的司法實踐中,從來不缺乏荒誕的『犯罪事實』」、「中國不會遵守法律條約」,對中國會否履行投資協議的規範深表懷疑,並補充,中國曾許諾過將「致力於」杜絕國際條約所不允許的強制勞動,「新疆集中營裡的人們一定會對這則承諾很感興趣」,而當中國未履行承諾,歐盟又能做些什麼?

《奧格斯堡匯報》也質疑「雙方都做出很大讓步」的歐中投資協議能有多大成效,並認為歐盟急於在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上任前達成協議,是期望憑藉協議,日後歐盟能與美國在國際上平起平坐,不必再受到華府牽制。

位於布魯塞爾的智庫歐洲國際政治經濟學中心主任 Hosuk Lee-Makiyama 告訴《路透社》,從協議文字上看,北京當局幾乎沒有得到好處,但如果沒有利誘,中國是不會簽署協議的。他表示,「不只是中國,任何巨頭都不會無償付出,所以雙方自然有所權衡,只是沒有寫在文字裡」。

Lee-Makiyama 還認為,與包含報復性關稅的貿易協議相比,歐中達成的這份協議更難有強制力,比方說歐盟不太可能可以扣押中國企業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