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關學者張國城臺灣沒廠商表態不用新疆棉別人在抗中我們有跟進嗎

發佈時間 2021/4/7 10:07:23
最後更新 2021/4/7 11:35:17
國際關係學者、北醫大通識中心教授張國城指出,在與國關有關的決策中,很多事情都看不出臺灣跟美國是站在同一個抗中陣線。攝影:何宇軒

國際關係學者、北醫大通識中心教授張國城指出,在與國關有關的決策中,很多事情都看不出臺灣跟美國是站在同一個抗中陣線。攝影:何宇軒

【沃草特約記者何宇軒報導】美國前總統川普任期後半臺美關係急速升溫,即便是對中政策被預測會較溫和的拜登上台後也把中國視為競爭對手,美國對中立場被認為對臺有利。但國際關係學者、北醫大通識中心教授張國城指出,臺灣人總期待別人對抗中國,但別人真的在對抗中國時,臺灣有跟進嗎?例如新疆棉事件中,臺灣沒有任何廠商表態拒用新疆棉,立法院也沒通過任何法律約束廠商不能使用強迫勞動的原料。在與國關有關的決策中,很多事情都看不出臺灣跟美國是站在同一個抗中陣線。

時代力量3日舉行「後疫情時代的印太戰略關係」講座,邀請國際關係學者、北醫大通識中心教授張國城、日本產經新聞社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國關史學者汪浩等人與談,活動開始前也為日前臺鐵太魯閣號事故死難者默哀一分鐘。

張國城說明,即便其他國家願意介入臺海戰爭,臺灣又做好準備了嗎?臺灣面對威脅不能「己願他力」,覺得事情不會發生、或是發生了也不嚴重。由於戰略模糊,美軍與臺灣沒有明確而足夠的軍事合作。例如美國跟日本、韓國都有軍事演習,但面對比朝鮮更大的中國,美臺卻沒有明確的軍事合作,而臺灣也沒人認為這是嚴重的風險。

臺灣自己的軍事準備也嚴重不足。張國城說,例如美韓在軍事演習時,包括要開放哪些機場港口讓美軍部隊進入朝鮮半島支援、運輸途徑會有哪些威脅、韓國如何保護路徑安全,讓美軍部隊與補給品順利進入朝鮮半島等,各方面都要演練。或是在海灣戰爭,美軍派兵到沙烏地阿拉伯對付伊拉克,後勤完全是沙烏地阿拉伯負責。但臺灣卻沒有這方面的想法,恐怕還在希望美國幫我們負責這些事。即使美軍願意派人到臺灣,但像日前的太魯閣號意外事件,鐵路就被切斷。

再加上臺灣內部也有投降主義、失敗主義、認為只能簽和平協議。張國城說,現在中國不斷在試驗,一旦對臺灣或東沙群島發動攻擊,中國是否能承受可能的國際制裁。例如香港的例子,中國就是在模擬演練,看會受到怎樣的國際制裁。而緬甸因為軍政府政變,現在也被國際制裁,中國也在看:如果緬甸都扛得住制裁,雖然緬甸與中國受制裁的規模可能不一樣,但因為中國國力也大過緬甸,所以中國應該扛得住。中國就是不斷利用這些事件,在國際間顯現對抗制裁的能力與決心、對內再進行對抗制裁的準備。

日本產經新聞社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分析,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有關自衛隊有必要探討如何協助美軍支援臺灣的發言,主要是要提醒中國別誤判國際社會不會介入臺海衝突。攝影:何宇軒

日本產經新聞社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分析,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有關自衛隊有必要探討如何協助美軍支援臺灣的發言,主要是要提醒中國別誤判國際社會不會介入臺海衝突。攝影:何宇軒

除了美國,日本也是可能支援臺灣抗中的國家之一。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日前就曾表示「有必要探討自衛隊能為前往支援臺灣的美軍提供何種協助」,日本產經新聞社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分析認為日本主要還是站在自己的利益考量。

矢板明夫表示,從毛澤東到習近平都想統一臺灣,但怕美國介入。畢竟美國軍力比中國強很多倍,若打不贏美國,政治風險太大。中國要確定自己軍力比美軍強,或確定美軍不會介入時,才會動手。

但若中國武力犯台,美軍真的會介入嗎?矢板明夫說。過去美國一直強調「戰略模糊」,對於是否介入一直不講清楚;雖然川普執政時走向戰略清晰、多次賣武器給臺灣,但拜登又往戰略模糊往後退,從全面對立走向局部對立,此時中國很容易產生「戰略誤判」、認為美國會不管臺灣,而這樣是很危險的。所以美國印太司令之前才會提到臺灣海峽目前很危險;岸信夫也傳達訊息給北京,強調美中關係緩和只是局部的,但在臺灣問題上沒有讓步餘地。

矢板明夫進一步說明,關於中共犯台的情況,過去有「雙模糊」路線:意即「美軍是否介入」是一個模糊路線;至於「若美軍介入、日本是否要幫助美軍」,又是另一個模糊。但岸信夫日前的表態,已經讓第2個模糊變清晰了。從日本的國家利益而言,在這美國權力交替、政策調整的關鍵時刻,必須防止中國發生戰略誤判;日本表態介入台海,是要提醒中國:別誤判國際社會不會介入。當中國武力犯台的風險提高、台海就不容易發生衝突,而日本在運輸石油、天然氣的海上渠道,就能確保安全。

國關史學者汪浩認為,美國政府若太受綏靖主義影響,態度不夠清晰,會像過去韓戰、越戰,一戰及二戰一樣,導致臺海最後不得不進入戰爭。攝影:何宇軒

國關史學者汪浩認為,美國政府若太受綏靖主義影響,態度不夠清晰,會像過去韓戰、越戰,一戰及二戰一樣,導致臺海最後不得不進入戰爭。攝影:何宇軒

國關史學者、英國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哲學博士汪浩也認為,在對抗中國霸權主義壓力上,臺灣內部做的還是不夠。包括是否要重新檢討義務役制度、讓女性也服義務役。在產業鍊安全性問題上,中國高科技企業挖腳臺灣高科技人才,幫助中國扶植高科技產業,反過來打擊臺灣產業鏈,但臺灣從政府到民間,都沒有意識來保護臺灣高科技產業鏈或知識產權問題。

關於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汪浩也提醒,包括韓戰、越戰,一戰、二戰,美國態度都很模糊,導致最後不得不進入戰爭。他認為,民主黨政府在外交政策方面,常常過於受綏靖主義影響,態度不夠清晰。為了追求同盟關係,必須要同盟意見一致才採取行動,最後導致外交軍事猶豫不決。「大家要有心理準備,美國在民主黨執政下,在外交方面,會不斷犯同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