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軍事記者吳明杰臺灣投降主義越嚴重中共首戰即終戰越容易成功

發佈時間 2020/9/24 10:46:06
最後更新 2020/9/24 10:46:07

中國最近不斷加強「武嚇」臺灣力道,引發國際關注,我國前總統馬英九卻接連發表解放軍若攻打臺灣「首戰即終戰」、「美軍不會馳援臺灣」等呼應中共立場的言論、恐嚇臺灣人。資深軍事記者吳明杰日前於講座時指出,「首戰即終戰」是中共設下的戰略目標,這項戰略能否達成,關鍵在中共長期對臺灣社會、政治、軍事體系進行的心戰、或是現在所說的資訊戰,是否真的有造成嚴重影響。

而中共長期佈局心戰所看重的,就是利用臺灣內部的投降主義,配合過去中國國民黨統治下造成的認同混淆,期望能達到像 2014 年俄國併吞烏克蘭轄下克里米亞,在只遭遇些微抵抗下,派兵「接收」就完成統一。當中共判斷臺灣內部投降主義的濃度已經足夠,發動對臺「作戰」的機會也就越高。以他長期接觸現、退役軍方人士的觀察,中共心戰達到的腐蝕效果已不容小覷,是必須關注的重大國安危機。

<strong>資深軍事記者吳明杰日前參與《報呱》講座,剖析中共對臺「首戰即終戰」戰略(攝影/蕭長展)</strong>

資深軍事記者吳明杰日前參與《報呱》講座,剖析中共對臺「首戰即終戰」戰略(攝影/蕭長展)

中共對臺心戰佈局久而不怠 「中華民國」政、軍體系受嚴重侵蝕

從人心的角度切入,吳明杰表示,馬英九以前總統的身份強調中共一旦對臺開戰「首戰即終戰」,這番言論對臺灣是很嚴重的傷害,必須給予嚴厲譴責,但這種論調其實也反應了部分臺灣人的心理狀態,就是認為解放軍很強大、反抗必定失敗的「投降主義」。以他長期接觸軍方人士的經驗,尤其是許多退役將領,跟馬英九抱持相同想法,對臺灣的心防有相當負面的影響。

中共心戰能對臺灣退將產生重大影響,他認為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是中共長期對臺灣進行的心戰、資訊戰攻勢,第二是認同混淆的問題。

「上兵伐謀」是《孫子兵法》中的重要概念,強調的就是戰略「攻心為上」的思維。對應到中共對臺灣的心理戰,以他資深媒體工作者的觀察,中共在 20 年前就開始佈局臺灣媒體,直到近 10 年部分媒體「促統」成分越來越濃,才被臺灣人察覺。隨著中國產出的資訊量越來越大,加上智慧手機等 3C 通訊產品發達,透過日常資訊傳播進行「統戰」、以潛移默化來改變意識的心戰攻勢,尤其對人際關係大半在軍隊這個封閉社群的退將、甚至現役將領,造成更大的作用。

<strong>我國陸軍退役中將吳斯懷於擔任中國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前,曾在 2016 年 11 月參與中國官方舉辦的「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 150 週年」大會,並在會中聆聽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談話,引發爭議(圖片來源/Youtube 截圖)</strong>

我國陸軍退役中將吳斯懷於擔任中國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前,曾在 2016 年 11 月參與中國官方舉辦的「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 150 週年」大會,並在會中聆聽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談話,引發爭議(圖片來源/Youtube 截圖)

他經過長期觀察後發現,許多退將之所以會轉變成現在抱持投降主義的態度,跟這些人每天都只接收中國產出的新聞、資訊,不看以臺灣立場出發的內容,關係很大。加上軍方體系的封閉性,讓許多軍人、將領退伍以後,在主要的人際網絡都還是過往的同袍、學長學弟下,當這個社群透過 Line 等通訊軟體建立交流,互相分享、傳閱的也都是中國的新聞、資訊,整個社群就成功的被中國資訊戰腐蝕,被解放軍強大、攻打臺灣「首戰即終戰」的意識形態清洗。

其次,國家認同混淆也是中共增強臺灣內部投降主義的土壤,這尤其發生在政治立場「偏藍」的退將及官員身上。假設解放軍明天就攻打臺灣,以他對軍方的理解,絕大多數的現役官兵會願意拿起武器保衛臺灣,許多退將卻會跳出來說,「為中華民國而戰我願意,為臺獨而戰我不願意」。但這首先牽涉到,總統蔡英文真的有強烈主張臺獨嗎?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如果臺灣被佔領,「中華民國」還會存在嗎?他認為,為抵抗侵略加上重重條件,「說到底就是懼戰及拒戰的藉口」,也凸顯這個社群對國家認同和防衛臺灣的思維矛盾沒得到釐清。

他強調,日前退役少將于北辰爆料同是退役少將的中國國民黨「黃復興黨部」主委臧幼俠曾說,「現在中國很民主,寧可兩岸統一,也不願屈服在民進黨政府之下」,這樣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以這些退將對國軍具有的影響力,加上就他所知,部分現役將領為了與「學長」的社群維持關係,必須展現同樣的思維,如果不妥善處理這項問題,將是嚴重的國安危機。

中共視「俄併克里米亞」為典範 冀望臺灣人接受投降主義放棄抵抗

吳明杰指出,中共佈局已久的心戰策略,發展到近年來所著重的資訊戰,凸顯他們目前對於如何「統一」臺灣的戰略思維,更是以 2014 年俄羅斯併吞烏克蘭轄下的「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當作典範。

回顧克里米亞被俄國併吞的過程,源起於 2013 年底烏克蘭國內爆發重大政治抗爭,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垮台,引發克里米亞境內多數原本國家認同就傾向俄國的民眾不滿,加上俄羅斯長期以資訊戰影響克里米亞民眾,更於 2014 年 2 月下旬派遣特種部隊潛入克里米亞結合民兵佔領機場及議會等重要設施,因而迅速就完成初步控制。隨後,克里米亞境內親俄政治勢力在議會推動「脫烏入俄」公投案,並在後來的公投中獲得 9 成以上民眾同意加入俄羅斯聯邦,俄國僅耗損極少的軍事成本、未遭頑強抵抗,就完成併吞克里米亞。

<strong>圖為 2014 年 3 月上旬,未配戴國籍臂章、但經國際媒體辨識為俄軍的部隊,在克里米亞境內活動(圖片來源/WIKIMEDIA;作者/Anton Holoborodko;授權條款/CC BY-SA 3.0)</strong>

圖為 2014 年 3 月上旬,未配戴國籍臂章、但經國際媒體辨識為俄軍的部隊,在克里米亞境內活動(圖片來源/WIKIMEDIA;作者/Anton Holoborodko;授權條款/CC BY-SA 3.0)

吳明杰說,中共處心積慮對臺發動心戰、資訊戰,目的就是為了像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的過程,在臺灣人因長期受認同混淆、投降主義等因素影響下,當臺灣內部投降主義的濃度已經足夠、解放軍入侵不會遭遇重大抵抗,就是實現「首戰即終戰」、拿下臺灣的最佳時機。

就算中國無法像俄國併吞克里米亞一樣順利,必須真正展開侵略臺灣的作戰,也亟需靠心戰打下的滲透基礎,讓軍事佔領臺灣的目標能夠達成。因為解放軍如果真能突破目前的戰力條件限制以及臺灣軍隊的反擊,部隊成功登陸,恐將才是另一場複雜戰役的開始。

入侵他國的部隊會遭遇「人生地不熟」的狀況,並且是在緊繃的作戰環境下面對這一切。即使入侵他國前已經過無數次模擬演習、徹底研究當地的地形地貌、交通動線,甚至也配備了衛星定位裝置,還是有相當高的機率因為迷路、或遭遇具有主場優勢的守軍伏擊,導致攻勢延宕、受挫,甚至任務失敗。解決這項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當地有認同入侵國或想獲取利益的「帶路人」,帶著部隊順利穿越複雜動線、迅速獲得重大戰果。這是中共攻臺戰略的一環,也是為何臺灣人必須警覺,「帶路人」的內部問題比外來威脅嚴重。

吳明杰強調,馬英九說中國攻打臺灣「首戰即終戰」有部分沒有說錯,解放軍的確是不斷朝著這個目標在部署、規劃,但他錯的是扭曲了這件事應該討論的重點,就是臺灣人要如何防止中國達成它的戰略目標。而馬英九以前總統身份呼應中共戰略,拿「首戰即終戰」、「美軍不會來支援」等言論恐嚇臺灣人,臺灣人要提防的就是這種投降主義,在社會擴散造成影響。

臺灣海峽勝百萬兵力 中共「武統」最大顧慮是臺灣人不畏戰

面對中共「武統」臺灣的威脅,吳明杰也指出,現在廣為流傳的還有一種論述,強調臺灣和中國軍力無法比較,光是這個因素臺灣就無法抵抗侵略。他表示,「有臺灣海峽,就勝過百萬兵力」,臺灣有很大的優勢能夠阻擋中國侵略,但最重要的前提是,臺灣人必須先凝聚出願意為保衛家園而作戰的共識。

在臺灣內部仍存在認同混淆的情況下,社會必須先釐清一個關鍵問題,「我們要為誰而戰」。他認為,社會對這件事情的思考,甚至不需要進入政治層面,只要從人性最基本的角度,想想自己的家人、朋友都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答案就很清楚。

<strong>我國陸軍航特部兩棲偵搜營「海龍蛙兵」儲訓演練實況(圖片來源:國防部軍聞社)</strong>

我國陸軍航特部兩棲偵搜營「海龍蛙兵」儲訓演練實況(圖片來源:國防部軍聞社)

如果臺灣內部有很大比例的人說要投降,中共自然就會評估什麼時候是達成「首戰即終戰」的最好時機,但如果臺灣人凝聚出抗敵、保衛家園的強烈共識,中共不但難以拿俄國併吞克里米亞當成仿效的典範,要發動戰爭攻打臺灣的顧慮也會更多。因為一旦中共侵略時遭遇強烈抵抗、無法短時間拿下臺灣,「首戰即終戰」很可能就變成「首戰即敗戰」,進而有很大的機會受開戰所引發的各種後續效應反蝕,產生無法預料的後果,這是他們不想見到的局面。

從臺灣社會心理防線的角度,他也提醒,現在社會面對中國威脅呈現兩種極端的趨勢,「一種是每天怕中國打,一種是很天真認為絕對不打」。他認為,拿捏一個中庸平衡的角度、保留各種可能性,來看待中國的威脅,或許會是比較適當的心態,「大家會過得愉快一點」。

他強調,面對中國不間斷的心戰、資訊戰攻勢,以及「首戰即終戰」的戰略目標,臺灣如何在民主社會的體制下凝聚和強化心理防線,是相當重要的戰略議題。如果能固守臺灣的心防,不但能化解中共心戰、資訊戰對我國社會、政治、軍事體系可能造成的嚴重傷害,蟄伏在內部的共諜和「第五縱隊」也會更難以活動、製造騷亂紛擾。